星际耕耘(李政道李政道)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星际耕耘(李政道李政道)

星际耕耘(李政道李政道)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星际耕耘(李政道李政道)

作者:骑着猫咪追太阳

穿越重生连载

金牌作家“骑着猫咪追太阳”的穿越重生,《星际耕耘》作品已完结,主人公:李政道李政道,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:这是人类文明的黄昏,也是人类星际生存的拂晓。而李小云,这位“种子使者”,将在遥远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,种下第一颗来自地球的种子,让人类文明的火焰,在新的星系重新燃烧。

2025-09-20 11:01:26
李小云的家族史,是一部中国农业科技的抗争史。

她的先祖,也叫李小云(家族第二代同名),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。

1983年,在山东东营的盐碱地实验田,祖父带领团队培育出了第一代耐盐碱水稻“海稻86”,亩产达到300公斤,让数千万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。

李明(李小云的父亲常对年幼的李小云)说:“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

但只要种子还在,希望就在。”

这句家训,如同基因密码,刻在了李家几代人的灵魂中。

李小云的父母李明和张华,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基因工程师。

26世纪初,全球气候开始恶化,极端天气频发,他们将研究方向转向“抗逆性作物”——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培育耐高温、抗旱、抗病虫害的作物。

2520年,他们成功培育出“超级小麦”:能在40℃高温下生长,需水量仅为普通小麦的50%,且富含蛋白质。

这种小麦在全球推广后,暂时缓解了粮食危机,被誉为“拯救人类的作物”。

但2545年,在一次“亚马逊雨林生态修复项目”中,他们的实验室遭遇超级沙尘暴袭击,为了保护珍贵的作物种子库,李明和张华留在实验室启动紧急封存程序,最终被埋在倒塌的钢筋混凝土下。

当时李小云只有13岁,在电视上看到了父母牺牲的新闻,她没有哭,只是默默地走进家族温室,拿起祖父留下的笔记本,开始学习遗传学知识。

家族的温室,是李小云的精神家园。

这座位于“北京穹顶”内的温室,面积仅50平方米,却保存着李家几代人的心血:祖父培育的耐盐碱水稻种子,父母研发的超级小麦、抗旱玉米、耐涝大豆,以及李小云自己改良的“微型马铃薯”——一种只有乒乓球大小、生长周期仅30天的土豆品种。

温室的墙壁上挂着两张照片:父母在实验室穿着白大褂的合影,以及李小云8岁时在温室里抱着番茄的彩色照片。

每天放学后,李小云都会来到温室,观察植物的生长,记录数据,给种子浇水。

她能听懂植物的“语言”——叶片的卷曲是缺水的信号,茎秆的颜色变化预示着病虫害,而开花的时间则反映了光照和温度的变化。

2558年,26岁的李小云从中国农业大学基因编辑专业博士毕业,加入了UED中央基因库,成为首席农业技术员。

面试时,UED农业委员会主席问她:“地球快死了,培育作物还有意义吗?”

李小云平静地回答:“如果地球死了,我们就把作物种到别的星球去。

只要种子还在,人类就不会灭绝。”

她的眼神坚定而清澈,主席当场拍板:“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。”

UED中央基因库,位于“拉萨穹顶”地下50米,是地球最后的“种子诺亚方舟”。

这座由钛合金和铅板建造的地下堡垒,恒温恒湿,防辐射,防地震,储存着全球仅存的2000种作物种子,其中经过基因改良的“末日种子”有50种,而李小云负责守护的,正是这50种中的核心品种。

李小云的工作枯燥而神圣。

每天早上8点,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通过三道安检门,进入种子储存区。

储存区分为10个低温休眠舱,每个舱内温度控制在-18℃,湿度30%,氮气浓度99%,以减缓种子的新陈代谢。

她的任务是:检查每个休眠舱的温度、湿度和辐射水平,记录种子的发芽率(每月进行一次抽样测试),更新基因数据库,以及进行种子的定期复壮(防止基因退化)。

她负责的种子中,有几种堪称“人类的生命线”:· 耐高温小麦“赤焰1号”:父母李明团队的最后成果,能在50℃高温下生长,亩产150公斤,是“希望号”生态穹顶农田区的主力作物。

· 耐辐射玉米“星尘3号”:李小云的得意之作,通过编辑玉米的DNA修复基因,使其能抵抗宇宙射线辐射,种子存活率提高300%。

· 快速生长水稻“闪电稻”:生长周期仅60天,适合在飞船生态穹顶内循环种植,一年可收获6季。

· 多功能藻类“绿宝石”:不仅能作为合成营养膏的原料,还能净化水质、吸收二氧化碳,是生态系统的“清洁工”。

李小云对这些种子的感情,如同母亲对孩子。

她能准确说出每种种子的休眠周期、最佳储存温度、发芽率数据,甚至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种子的胚胎状态,判断其是否“健康”。

2559年,“赤焰1号”的发芽率突然从90%降至60%,她连续三天三夜守在实验室,排查原因,最终发现是休眠舱的氮气纯度下降导致种子氧化。

当她调整参数,看到新一批种子成功发芽时,激动得抱着培养皿哭了——这些绿色的幼苗,是她对父母最好的告慰。

“种子是有记忆的。”

李小云常对同事说,“它们记得地球的阳光,记得雨水的味道,记得人类的希望。

只要我们守护好它们,总有一天,它们会在新的星球上,重新绽放生命。”

2561年6月,李小云收到了UED的“方舟计划”入选通知。

通知是通过加密邮件发送的,内容简短:“恭喜您,李小云女士,您己通过‘方舟计划’农业领域移民筛选,编号A-7342。

请于7月15日前前往‘酒泉发射基地’报到。”

她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,手指微微颤抖——这是她毕生的梦想,也是最沉重的责任。

告别祖母是最艰难的时刻。

李小云的祖母王芳,己经82岁,因年龄超过35岁而无法移民。

祖母住在“北京穹顶”的养老区,身体虚弱,患有严重的沙肺病,每天需要吸氧8小时。

当李小云告诉她自己入选的消息时,祖母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,她伸出颤抖的手,轻抚孙女的面颊:“好,好……去吧,替你爸妈,替你爷爷,把种子带到新的星球去。”

她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布包,里面是祖父留下的那本泛黄的笔记本,“带上它,就像你爷爷陪着你一样。”

李小云接过笔记本,紧紧抱住祖母,泪水终于决堤——她知道,这是永别。

祖母的生命最多只能维持半年,而她一旦离开,就再也无法回到地球。

陈峰是李小云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,也是她最好的朋友,如今是“希望号”的首席飞船工程师,负责生态穹顶系统的维护。

两人在“酒泉发射基地”的走廊上相遇,陈峰穿着蓝色的宇航服,显得高大而英挺。

“没想到我们能一起走。”

陈峰笑着说,递给她一个金属小盒子,“这是我自己做的‘紧急修复工具包’,里面有微型3D打印机和纳米机器人,万一农业穹顶出故障,也许用得上。”

李小云打开盒子,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精密零件,她知道,这是陈峰熬了无数个夜晚才完成的。

“到了赤星,我们一起种一片麦田吧。”

她轻声说。

“好,就种你培育的‘星尘玉米’。”

陈峰握住她的手,两人的眼神交汇,无需更多言语——他们是战友,是伙伴,是彼此在未知星海中的依靠。

7月15日,“希望号”发射日。

李小云穿着白色的宇航服,背着祖父的笔记本,走进了登船通道。

通道两侧站着送行的卫兵,他们向移民们敬礼,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绝望。

李小云最后一次回望地球:透过“酒泉穹顶”的观察窗,她看到外面的天空是土黄色的,沙尘暴如同巨大的窗帘,遮蔽了太阳。

她想起了祖父描述的25世纪的地球:蓝天白云,绿水青山,稻浪翻滚,蝉鸣蛙叫……那些画面,如今只存在于历史影像和她的梦中。

“所有移民请注意,飞船即将启航。”

广播里传来罗德里格斯主席的声音。

李小云深吸一口气,转身走进飞船。

引擎启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,飞船缓缓升空,穿过厚厚的沙尘暴,穿过被污染的大气层,飞向漆黑的宇宙。

透过舷窗,地球越来越小,最终变成一个模糊的蓝色小点,消失在群星中。

李小云打开祖父的笔记本,扉页上写着:“种子落地,就会生根发芽。”

她轻轻抚摸着这句话,心中默念:“爸爸,妈妈,祖父,我带着你们的种子,出发了。

我们会在新的星球,重建家园。”

在遥远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,赤星正静静地等待着来自地球的客人。

那里有蓝色的海洋,绿色的森林,清新的空气,以及人类文明重生的希望。

而李小云,这位“种子使者”,将在那里,种下第一颗来自地球的种子,让人类文明的火焰,在新的星系重新燃烧。

相关推荐:

在虫族当团宠赵峰赵钰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在虫族当团宠(赵峰赵钰)
在虫族当团宠赵峰赵钰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在虫族当团宠赵峰赵钰
我在诡异世界拍广告郝评郝评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我在诡异世界拍广告郝评郝评
《我在诡异世界拍广告》郝评郝评完结版阅读_郝评郝评完结版在线阅读
我在诡异世界拍广告(郝评郝评)完本小说_全本免费小说我在诡异世界拍广告郝评郝评
雨夜突袭:以狂风骤雨冲刷罪孽宋照渊田剑晨最新小说推荐_完结小说雨夜突袭:以狂风骤雨冲刷罪孽(宋照渊田剑晨)
雨夜突袭:以狂风骤雨冲刷罪孽(宋照渊田剑晨)免费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推荐雨夜突袭:以狂风骤雨冲刷罪孽宋照渊田剑晨
日恐:我在日本补魔的哪几年李昂富江热门小说免费阅读_网络热门小说日恐:我在日本补魔的哪几年(李昂富江)